食物垃圾處理器是應對廚余垃圾分類的合理方式嗎?
垃圾分類,是依照標準將垃圾分門別類后,予以儲存、投放、運輸、利用或以其他方式處理,從而變廢為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。垃圾分類,一方面是全社會應對環(huán)境壓力的被動方式,可以減少對于垃圾的廢棄、堆埋、焚燒;另一方面也是獲取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(jīng)濟價值的主動手段,可以讓更多的有用垃圾流入廢品收購站、再生資源公司等,經(jīng)由再加工生成新的制成品,降低對于原生資源的依賴。
自2019年7月1日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實施以來,當?shù)氐氖澄锢幚砥黧E然銷售火爆。原因在于,食物垃圾處理器可以將一股腦兒投進的廚余垃圾直接打碎,沖入下水道排走,免去了居民對其進行分類和投放的麻煩,在家庭層面,確實帶來極大的便利。
此外,據(jù)新聞報道,根據(jù)規(guī)劃到2020年底另有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須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(tǒng);其他地級城市實現(xiàn)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,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(qū)。到2025年前,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(tǒng)。這一消息無疑也將在其他城市帶動食物垃圾處理器的熱銷,迅速拓展出可觀的消費容量。
食物垃圾處理器是一種通過擠壓、研磨將廚余待扔的菜梗、骨頭、果核等等充分粉碎,使之便于隨水沖走的廚房清潔電器,常規(guī)是安裝在水槽下方并連接下水道。“菜梗、骨頭、果核等等”就是機器名稱中的“食物垃圾”一詞的具體所指,“粉碎”就是“處理”一詞的具體方式。
這些被粉碎后沖走的食物垃圾流入下水道,在理論上會匯入城市的排污管道、進入污水處理廠,最終流入江河。不免引人思考以下問題:
1、這些粉碎后的廚余垃圾在下水道和城市排污管道流淌,其中的個別較粗較重的顆粒,會不會出現(xiàn)沉淀和堆積,并且在日久天長中累加,這些可能日漸繁多的沉淀和堆積會不會對排污管道造成負擔?城市現(xiàn)有排污管道是否有充分應對這一負擔的能力或預設條件?
像上海市的人口密度較高,相應的地區(qū)單位面積的排污管道所面對的攜有廚余垃圾的污水量也就較多,那么國外小城市或低人口密度區(qū)域的污水管道應對廚余垃圾污水的先例,有多大參考價值?
2、這些經(jīng)由垃圾分類本來可以最終被加工成肥料等予以利用的廚余垃圾,在改為常態(tài)化地融入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后,對其的處理程序、工藝、時間等是否需要較之前應對未摻進廚余垃圾的污水而有所變動?污水處理廠是否已具備或者在什么時候、付出多少成本能夠具備條件、能力來有效處理?
3、這些最終經(jīng)由江河再度回歸自然的食物垃圾,對于環(huán)境是負擔還是助益?如果是負擔,那么負擔有多大,會否造成天然水體內(nèi)的有機物等污染物含量超標,打破天然水體自我凈化的平衡速率?
4、在社會宏觀層面的環(huán)境效益和經(jīng)濟效益上,使用食物垃圾處理器和實行垃圾分類投放,哪種方式更可持續(xù)、更劃算?如果能夠充分應對廚余垃圾污水,那么市政部門和環(huán)境部門在應對摻進廚余垃圾的污水的全流程作業(yè)中,需增加多少經(jīng)濟成本、環(huán)境成本及其他成本?
食物垃圾處理器帶給制造企業(yè)、銷售商、居民用戶等各方面的各類利好的總和,是否大于垃圾分類所產(chǎn)生的環(huán)境價值、經(jīng)濟價值等的總和,需要在社會層面做出更具系統(tǒng)性的研究。而在未有充分論證和評估之前,對于類似上海這樣爆發(fā)式添置食物垃圾處理器的做法,城市管理機構是否需要先行拿出試行性的政策規(guī)定以作管理和探索,以免可能會出現(xiàn)的雖久遠但卻深重的亡羊補牢之患?
評論: